云图logo
登录  |  注册

注意力和自动性3

公开课           2017-05-17

浏览 186 次  /   收藏  0 次  /   共 12

分级列表和介绍

  • 第1集:意识的科学方法介绍

    这门课是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心理学兼认知科学课程,整门课围绕“意识”这一主题展开。课程通过科学的方法,深入探讨人类意识的本性,所授内容涵盖内省、心身问题、注意力和自动节律性、外显和内隐记忆、麻醉和昏迷、睡眠和梦、癔症和催眠、白日做梦和全神贯注、意识起源等。

  • 第2集:内省

    这门课是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心理学兼认知科学课程,整门课围绕“意识”这一主题展开。课程通过科学的方法,深入探讨人类意识的本性,所授内容涵盖内省、心身问题、注意力和自动节律性、外显和内隐记忆、麻醉和昏迷、睡眠和梦、癔症和催眠、白日做梦和全神贯注、意识起源等。

  • 第3集:内省2

    这一讲首先介绍了内格尔的一篇精彩论文,"作为一只蝙蝠是怎么样的",以此考虑意识的一种讨论方式[0:00:00]。之后课上介绍了感觉道的概念,介绍了缪勒的神经特殊能量法则[0:06:11]。之后课上详细介绍了心理物理学,心理物理学首次将实验方式引用到意识相关的研究中,课上介绍了韦伯定律、费希纳定律、史蒂文斯定律等内容[0:12:28]。课上最后介绍了结构主义观点,结构主义尝试将意识经验分解为更基础的组成元素[0:37:45]。

  • 第4集:心身问题1

    这一讲首先介绍了一些课程事务方面的内容,然后用内格尔的一些观点引入了心身问题的讨论[0:00:00]。课上介绍了笛卡尔的二元论观点,认为身体和心智具有本质上的不同,但又能够相互联系,介绍了笛卡尔所碰到的僵局[0:07:09]。之后,教授围绕笛卡尔僵局,介绍了早期学者提出的一些解决方法[0:19:55]。之后教授介绍了二十世纪的行为主义革命,以及这对心身问题方面思考的影响[0:33:15]。

  • 第5集:身心问题2

    身心问题2

  • 第6集:身心问题3

    身心问题3

  • 第7集:身心问题4

    这一讲首先讲解了安慰剂效应,安慰剂是没有实际药效的药剂比如糖片,有研究显示,医生给患者服用糖片,但告诉患者这是止痛药时,糖片安慰剂也具有止痛效果,这种心理作用是确实存在的[0:00:00]。之后教授讲到了催眠暗示对皮肤病治疗的作用,讲到了一些实际例子,比如治疗鱼鳞病和疣[0:11:50]。之后教授总结了心身医学方面的一些内容[0:22:18]。之后教授介绍了心身问题的第三个子问题,即只有心没有身的问题,这里教授介绍了唯灵主义、超心理学、死后意识等内容[0:28:46]。最后几分钟介绍了第四个子问题,即有身无心的问题,讨论我们是否真的只是有意识的自动机[0:44:10]。

  • 第8集:注意力和自动性1

    这一讲首先介绍了用注意力来界定意识的理论,介绍了各种关于注意力的理论[0:00:00]。之后教授详细介绍了两种相互之间具有争议的理论,即注意力前期选择理论和注意力后期选择理论[0:19:50]。再后,教授给出了诺贝尔奖得主卡尼曼的注意力容量理论,认为该理论避开了选择是前期还是后期的争论,并引入了自动性这一概念,根据该理论,复杂任务也是能够通过自动化来减少注意力使用的[0:41:54]。

  • 第9集:注意力和自动性2

    这一讲从前一讲注意力理论的演化历程开始,继续谈到了任务执行的自动性概念[0:00:00]。之后课上介绍了斯特鲁普效应,相关实验中,例如用蓝颜色写成的“红”字,要求受试者说出字的颜色,即“蓝”,结果受试者反应会迟缓一些[0:07:42]。这一讲后半部分介绍了双重处理理论,即任何任务执行都不只是单纯的意识处理,也不只是单纯的自动处理,而是具有意识处理和自动处理两个不同的组成部分,关键在于谁多谁少[0:24:35]。

  • 第10集:注意力和自动性3

    这一讲继续讨论任务执行中意识处理和自动处理两个不同的组成部分,着重批判了社会心理学中认为人的行为几乎纯粹是自动处理的思想,批判了自动机理论。课上首先介绍了相关的基本情况[0:00:00],之后介绍了著名的Libet实验,该实验让很多学者坚信,自由意志并不存在[0:07:20]。人类真的没有自由意志吗?教授对这一观点提出了批判,教授认为真正科学的方法,应该使用Jacoby的过程分离程序[0:26:44]。最后,教授讲解了新西兰心理学家Miller等人的研究,认为Libet实验中存在方法问题[0:43:18]。

  • 第11集: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1

    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1

  • 第12集: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2

    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