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图公开课一周年读书分享会
2016年文津图书奖获奖作品《征程》,是由三位跨国的生物学家共同讲述的,关于中国古生物化石的故事,揭示了从鱼类到人类的中国古生物史进化过程。作为一部视觉信息与高质量文字完美结合的作品,它被称为“华夏大地上的进化史诗”。三位作者之一王原老师,他将带领我们走入中国古生物学的进化历程,向我们展示生命进化之神奇魅力。 2015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科学类奖项,以表彰她对疟疾治疗所做的贡献。屠呦呦的名字一夜间成为国人的骄傲,家喻户晓。然而人们对疟疾防治科研项目“523”任务仍然知之甚少。2016年文津图书奖获奖作品《“523”任务与青蒿素研发访谈录》的作者,北京大学的青年教师黎润红老师与大家分享“523”任务和青蒿素研究的历史。 老一代科学家用口述史为我们留下珍贵的历史资料,当代的科学家基普•索恩则用电影的方式展示科学的魅力。在电影《星际穿越》中,他让黑洞、虫洞、五维、时间旅行这些遥不可及的科学名词变得如此真实和绚丽,作为这部电影的科学顾问,专门撰写天体物理学专著《星际穿越》,对电影中涉及的天体物理知识做出科学的解释。国家天文台黑洞研究领域的杰出学者、《星际穿越》的译者苟利军老师与大家分享这部作品。 热爱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朋友比比皆是,大家从作品中找寻自己对文学、艺术和审美的兴趣和判断。有一位农艺和土壤学家,从古典文学的视野观望植物世界,也从植物学的维度反观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内容新颖开阔,传递了作者与中国文化典籍、与草木之情之感。2016年文津图书奖获奖作品《草木情缘》的作者,来自宝岛台湾的潘富俊老师为大家开讲。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处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二十四节气歌代代相传,传递我国古人在天文地理农作生活上的知识和智慧。图画书《这就是二十四节气》,从儿童的阅读视角出发,按春夏秋冬之序为我们呈现了二十四节气的相关知识。 作为一部原创地理人文科普图画书,作者在知识点和信息的甄选上颇费心思,著者之一高春香老师为大家分享这部作品的文字创作过程和感受。 好的图画书其图画对于文字或诠释、或补充、或拓展,能有效提升作品的艺术价值。《这就是二十四节气》绘者之一许明振老师上台分享他用图画诠释文字的过程和感受。 教师介绍: 王原,中国古动物馆馆长,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从事古两栖爬行动物研究和古生物学科普工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等奖励。 黎润红, 201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史专业,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助理研究员。从事医学史研究。参与多个国家社科与中国科协老科学家采集工程的项目研究,从事青蒿素的历史研究7年余。主要参与编写的著作有:《仁术宏愿——盛志勇传》《呦呦有蒿》《523任务与青蒿素研发访谈录》《辛酸与荣耀——中国科学的诺奖之路》 。 苟利军,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天体物理学博士。美国哈佛大学史密森天体物理中心博士后。现为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国家天文台恒星级黑洞研究创新小组负责人。《星际穿越》一书的主要译者之一。 潘富俊,美国夏威夷大学农艺及土壤博士,现任中国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景观系教授,讲授景观植物学、植物与文学、台湾植物文化等课程。著有《草木》《诗经植物图鉴》《楚辞植物图鉴》《唐诗植物图鉴》《成语植物图鉴》《红楼梦植物图鉴》等多部著作。 高春香,《这就是二十四节气》作品主人公牙牙的妈妈,教育学硕士。 许明振,1991年生,青年插画家。大学毕业后开始研究绘本绘画并创作《这就是二十四节气》。
上传者:公开课 上传时间: 2018-03-12
集数:共 1 集 浏览:72 次 收藏: 0 次